國際透明組織公布全球貪腐趨勢指數亞太地區調查結果 臺灣獲得正面評價

社會   3/7/2017   835

(本報訊)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I)今天公布201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Global Corruption Barometer, GCB)我國及亞太地區16國之調查結果。
 
201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我國部分,是由國際透明組織委託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查。主要的問卷題目包括:民眾對國內整體及各部門貪腐程度的感受、對政府反貪工作效能的評估、受訪民眾或其家人在過去一年中是否有行賄的經驗,以及參與反貪腐的意願。
 
據調查評述,我國與澳洲、斯里蘭卡為受調查國家中,在所有關鍵問題的表現最為正面,民眾行賄的比率相當低,79%的臺灣民眾認為他們能夠參與打擊貪腐並有所貢獻,僅次於澳洲的80%。調查結果略以:
 
一、民眾對國內整體及各部門貪腐程度的感受: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認為各類政府官員或領導者中,較可能涉及貪腐的人員以立法委員(49%)、縣市議員(48%)較高,甚至超過民眾傳統印象中之警察(18%)、一般公務員(16%)與稅務人員(13%)。但調查同時顯示,實際上,過去一年與公部門有接觸經驗民眾裡,送紅包或送禮物給公部門人員的比例不高,平均數為6%,戶政人員甚至為零,又如24%受訪者認為法官可能涉及貪腐情形,然只有6%的受訪者「在過去1年,有和法院接觸的經驗」,在這有和法院接觸的經驗6%的人中,99%受訪者回答「從來沒有」送紅包或送禮給法官或是法院人員,來得到所需要的協助。
 
二、檢舉貪瀆的意願:
在檢舉貪腐的意願方面,有77%的受訪者認為,如果目擊貪污事件,個人亦有檢舉義務;亦有53%的受訪者認為,必要時即使需去法院作證,也願意挺身檢舉貪污事件。另外,47%的受訪者認為,多數人不願提出檢舉的原因,是因為擔心檢舉帶來的後果。
 
三、對政府打擊貪腐的表現:
至於在政府打擊貪腐的表現上,調查顯示,54%的受訪者對政府打擊貪腐的成效並不滿意,29%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此外,有23%受訪者認為貪腐情況有減少,26%受訪者認為貪腐情況有增加,相較鄰近國家如日本28%、中國73%、香港46%及南韓50%受訪者認為該國貪腐有所惡化的情況為低。惟這項國內民眾主觀的認知,與近期政府發佈之客觀數據容有落差。廉政署表示,經統計我國貪瀆定罪率,自98年7月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實施以來至105年12月為止,因貪瀆起訴判決確定者4,783人,其中以貪瀆罪起訴經判決有罪者2,411人,以非貪瀆罪起訴經判決有罪者1,038人,計判決有罪者3,449人,定罪率達72.11%,去年1至12月則為73.7%,未見下滑;而在貪瀆犯罪率部分,91年每十萬期中人口中,有4.8人以貪瀆罪名起訴,97年最高為6.4,之後大致呈現下降趨勢,至105年已降為3.3。貪瀆犯罪率下降、定罪率提升證明我國近年打擊貪腐確有成果。
 
廉政署表示,儘管人民的主觀看法與客觀數據並不一致,但政府仍需積極謀求改善。廉政政策與工作需要公私協力,非單一機關所能推動,廉政署除將持續加防貪、肅貪作為,包括風險偵測管控、有效稽核與事先預警、持續反貪腐宣導、加速揭弊者保護法立法及強化偵辦重大貪瀆案件之能量外,為使一般民眾瞭解反貪腐政策,並讓政策內容更周延普遍,彰顯各級政府首長清廉執政決心,將儘速邀集學者專家、機關首長強化反貪腐政策並對外說明,同時作為未來政策的指引,提高民眾對公部門廉潔印象,也回應國際透明組織對本次調查的建議與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