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聖畫像衍演初探

俄羅斯聖畫像衍演初探
文化   10/23/2017   1567

作者: 文史藝術學者 徐詩婷                  
摘要
一、前言
二、俄羅斯東正教聖畫像藝術
三、宗教世俗化題材
( 一 )  耶穌
( 二 )  聖母
1. 第一類型、聖母子
2. 第二類型、聖母
( 三 )  聖者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摘要
俄國歷史學家惹挪夫(Nicolas Zernov) 認為:「聖像是救贖的信物與聖靈的媒介。」,為此,我們可以瞭解為何聖像畫會被認為是神學藝術。  在西元14至15世紀期間,拜占庭帝國以壁畫取代教堂中的馬賽克鑲嵌畫,對木板聖像畫 的畫法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並在這個時期,東羅馬教會發展而成的聖像屏,即木板聖像幕(Iconostasis)逐漸在正教教堂中廣為流傳 ,並成為東正教中不可或缺的裝飾藝術。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東正教的聖像畫皆為平面構圖,也沒有像在其他宗教藝術中帶有的喜、怒、哀、樂等神情,正教的聖像彷彿遠離七情六慾,被畫家神格化。這種形象的平面結構的畫板,帶來了一種神秘感,讓觀賞人或信仰者無法以視覺全然窺探,於是對畫面的形式、主題及色調,就必須以一種帶有宗教立場的精神來體驗畫像為觀者所帶來的視覺感受。
       
有趣的是,聖像畫一直到16世紀才有帶世俗化的「Naycyh」(Паусун為俄文  但是它們不是屬於聖像畫的一種,而是一種接近世俗風格)。聖畫像的題材和表現不再存有刻版、嚴肅的印象,彷彿此時期的聖畫像皆帶有人類才擁有的情感、表露出「世俗化」此特殊風格與象徵意涵。
       
為此,筆者試就俄羅斯聖畫像的本土化以為出發,藉以探討俄羅斯聖像畫世俗化的脈絡與發展。另外,宗教世俗化特有的藝術風格,對後期的俄羅斯美術史又帶來哪些重大影響。
 
一、前  言
初期基督教會分為西方和東方教會,西方教會以羅馬為中心,東方教會則以東羅馬帝國(又名拜占庭帝國)的君士但丁堡為中心。在11世紀時西方教會開除東方主教的會籍,於是東西方教會分裂。
         
基督教傳入俄羅斯為西元988年。東正教的搖籃是拜占庭帝國,所以東正教又稱拜占庭派系。之後,東正教的中心移到了俄羅斯。俄羅斯因此成為主要信奉東正教的民族。形成基督信仰第二大主流:
        
15世紀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但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來君士但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在那一地帶東正教的影響力被回教取代。之後俄羅斯立意要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延續,俄國君主稱為「沙皇」(Tsar),這是源自拉丁文的「凱撒」(Caser)。17-19世紀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隨著歐洲殖民主義者而傳遍天下,但俄羅斯仍然處於內部改革和文化適應中。然而宗教的影響力,是跟隨著歷史、政治、文化等影響變遷。
     
西元15世紀被稱為古俄羅斯的聖像畫黃金時期,莫斯科畫派即以安德列•魯布列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360-1430)為首,超越了同時代其他地方畫派,是為莫斯科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此時期著名的畫家還包括有費奧方‧格列克(Feofan Grek,1340-1410)。 
 
二、俄羅斯東正教聖畫像藝術
俄羅斯東正教古典聖像畫是宗教藝術的一枝奇葩,在俄羅斯繪畫史上佔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俄羅斯東正教聖像畫與拜占庭聖像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它源於拜占庭聖像畫,但又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歷史和民族特點 。
 
從西元1453年拜占廷帝國滅亡之後,俄羅斯的東正教成為最大的教會,從10世紀才開始接受東正教信仰的俄羅斯,卻結合了俄羅斯民間文化發展出具有封建主義色彩的東正教。這是拜占庭信仰的核心。俄羅斯東正教即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這樣的信仰強調位階,因此在三位一體的基督信仰中。 
          
『上帝不能出現在畫中,而基督是人,所以可呈現在畫中。』
在俄羅斯聖像畫中,天父形象常常被畫出來 “三位一體”在俄羅斯聖像畫中就有兩種基本的表現方式 其中一種就是以天父形象為表現主體,即「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靈。在俄羅斯的正教思想中產物。亦可說是他們的靈修標記。
         
為此,筆者在本文中將東正教的聖像歸納有以下特徵:
第一、鉗金屬的繪畫名為Riza ;其次、聖像沒有神情。而東正教的「聖像」(Icon)藝術,即是耶穌、聖母及聖者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木板聖像畫是這時期東正教藝術的主要風格特徵。以下論述分別就此三者的聖畫像題材,進一步說明及討論。
 
三、宗教世俗化題材
東正教十分重視教義的純潔性。因此,一方面體現出顯著的正統性,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明顯的保守性(其保守性還表現為堅持古代禮儀)。 同樣的,反映在藝術表現上的則是:
( 一 ) 重視希臘化比例結構。
( 二 ) 結合金箔華美的拜占庭傳統形式。
( 三 ) 和固守古典模式的莊重表現。
拜占庭教會要求繪聖像的畫家要固守古典模式,從而保存了希臘藝術在處理披衣、容貌或姿態等手法上的觀念與成就,又必須維持特定的基督或聖母呈現法。  
        
對東正教而言,聖像畫不單只是一張畫布或一幅藝術,主要的功能還是為:可以宣告主降成人的事蹟、耶穌為解救人的犧牲、聖母的聖潔與偉大、聖者的殉道事跡。為此,筆者緊接著將分別就耶穌、聖母、聖者三者聖像畫的繪畫作品一一討論說明如下:
 
( 一 )  耶穌
 魯布列夫(RUBLEV, Andrei)為莫斯科畫派的代表畫家。 相關代表作品有《耶穌誕生》、《耶穌聖像畫》、《洗禮》、《理想》等。魯布列夫曾向狄奧法內斯學習,並在西元1408-09年和考尼(Daniel Chorny)合作,完成弗拉基米爾 (Vladimir)安息教堂的壁畫和聖像,其中14幅壁畫出自於其手,如聖像中的《聖保羅》、《耶穌生天》、《沉入地獄》。 
        
在1420年左右,魯布列夫回到特羅伊斯基——瑟吉瓦修道院,並進一步在三一教堂中創作,在作品中的《舊約三位一體》(莫斯科特雷特雅可夫美術館)是其為在俄羅斯東正教聖像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比較可惜的是,他在晚年中約1426-27年間和考尼一起合作為教堂所創作的,在今天已遺失。 
       
魯布列夫對俄羅斯的聖像畫美術的本土化有極大的影響。例如他將其畫作人物賦於豐富的情感特質及人文素養,因此又被稱之為俄國的安基利訶(Fra Angelico)。
 
有趣的是安德列•魯布列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Andrei Rublev、Andrey Roublyov,1360-1430)的《三位一體》(又名《三聖像》,1423年,)其創作風格是以世間的人情世故的場面,藉以表現上帝跟人類間的緊密關聯。構圖以環形構圖為中心,畫面的焦點集中在三位天使視線交流的神情上,彷彿是在隱喻人類種族的和諧與團結的重要性。正是東正教於圖標風格中表現「上帝和人之間的密切關係 」此宗教意涵。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安德列•魯布列夫的繪畫風格,結合了禁慾主義和古典和諧的拜占庭風格之外,改變神秘話題中的「三位一體」。其圖標風格被視為理想的教會繪畫、東正教聖像、模式教堂畫。另外,魯布列夫《莊嚴的基督》(16世紀)和《基督頭像》(11世紀),此兩幅作品明顯受到拜占庭帝國中的馬賽克藝術風格的影響,例如在從《基督頭像》的細部中聖像的毛髮中描繪有金色的紋飾。
    
同時,在《莊嚴的基督》一圖中,魯布列夫不以拜占庭藝術慣有的嚴肅保舊的審判畫面為題材,而改以描繪充滿道德與精神美(心靈美)的方式來表現東正教所具有的宗教神秘色彩的圖示象徵。
        
除此之外,在魯布列夫的作品中,有一種特殊的符號標記,即在畫面中表現數學式的平衡與和諧、線與面,並使用幾何形和數字表現,稱之為所謂的「面板圖標」。這種獨創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東正教藝術有極大的貢獻及影響。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逃往埃及途中》、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登山變相》。
 
( 二 )  聖母
這個時期的有關聖母題材的創作,大致可分為〈聖母子〉跟〈聖母〉兩種類型風格。
 
1.第一類型、聖母子
聖母手中摟著聖子卻不注視「聖子」,亦不是注視觀賞者(或者信仰人),她也不是觀望著遠方,不凝視物件,而是在默觀 (contemplation)。代表作品有《雅羅斯拉夫的祈禱聖母,13世紀》以及《符拉季米爾的聖母,1130年》。
        
在此兩幅作品相較之下,除了皆有「聖母」和「聖子」的主人翁外,比較不同的是,在《雅羅斯拉夫的祈禱聖母,13世紀》作品中,聖母的形象是以善良、和藹和構圖對稱的聖像畫形式,此種構圖曾在弗拉基米爾及其他中部俄羅斯中廣為流傳。 
        
再者,在《符拉季米爾的聖母,1130年》中的聖母,則是以一位帶有憂傷神情的青年婦女的形象出現,在此畫中完全表現充滿了本土化的世俗意境,她彷彿像極了一位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手中摟著聖嬰,在憂鬱的神情中表透出對他未來的命運充滿了憂慮。  完全擺脫了所謂「神」的形象,回歸於現實真實的「存有」的狀態,即「自我」。為此,此幅作品被視為歐洲12世紀的代表性宗教繪畫。
 
2.第二類型、聖  母
第二類型聖像圖,是聖母獨自一人,無有耶穌形象在內。
17世紀的俄羅斯聖像,母親對於唯一受孕而生(begotten)的兒子受難死亡的默觀(contemplation)。在〈福音〉啟示中,「聖母」有殊勝祈禱的意旨。英國作家Charles Williams,在他最新的小說〈萬聖夜〉(All Hallows Eve)中,用一種詮釋。來說明,聖母形象的精神:
以色列的童貞女可以用全部的身、
全部的心、
全部的意、
全部的存在,
道出聖名那一天,
如此,在她內心,聖言轉變成肉軀。
 
他用此段文字來藉以說明聖母瑪利亞在神學上的詮釋。此時期描繪聖母形象最為出色的代表畫家為費奧方‧格列克 (Feofan Grek,西元1340–1410),其聖母形象是以單色調及寶貴金箔和『掃帚畫』方式繪畫壁面,展現傳統拜占庭風格。
        
其代表作品有《基輔的索菲亞教堂聖母全身像,1037年》、《雅羅斯拉夫的祈禱聖母,13世紀》和費阿芳•格列克 ( Feofan Grek)《頓斯卡雅的聖母,1405年》。
 
( 三 )  聖者
東正教對禁欲苦修的修道生活十分推崇,因信稱義,注重修道生活。 因此,聖者畫像也為俄羅斯東正教的本土化藝術的表現題材之一。 
        
在諾夫哥羅德《三聖者——約翰.喬治和華西裡聖像畫,13世紀》、費阿芳.格列克 ( Feofan Grek)《聖者馬卡利亞聖像,14世紀》、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最後審判﹙壁畫中《升天》場面﹚,1408年》、朵拉涅加《聖色爾吉的生平,16世紀》(手稿畫)、羅斯托夫《亞雷克希斯大主教生涯,17世紀》以及聖璋《在棺材旁的三婦女,1497年》(聖像畫)等作品中,除了可以看到耶穌生平外,更可以管窺為教義犧牲奉獻的殉道士的聖者畫像。
 
四、結論
從魯布列夫的宗教繪畫作品中,可以管窺其繪畫特色及貢獻:
( 1 ) 著重「人文主義」。
( 2 ) 簡練脫俗。
( 3 ) 展現在俄羅斯地域中獨特的拜占庭藝術風格。
莫斯科畫派的其他畫家吸收了魯布列夫的典雅,並融入棕色的膚色、多處明亮重點和精心完成的背景建築物。  
       
也由於魯布列夫在技法和獨特風格的表現,更可以窺管出俄羅斯聖畫像在世俗化的脈絡發展。東正教教堂藝術深刻影響並貫穿了古俄羅斯的藝術發展史,圍繞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東正教教堂建設形成了古俄羅斯不同的繪畫流派。 
        
俄羅斯聖像畫類型的範疇包括有基督教的基督,天主教的聖母等等,雙重信仰於是逐漸磨合成混合性的宗教,在此基礎上,則是多神教的信仰和儀式,而非基督教的信仰和儀式。 「基督、聖母與聖者」三者的聯結,正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本土化藝術象徵,以及有別於其他基督、天主教信仰的單一主神宗教,此這種多種藝術題材的表現形式亦是代表俄羅斯本土才所具有的多神信仰的最佳體現。
 
除了上述聖像畫題材外,後來世俗主題逐漸蔓延,在18世紀是以肖像畫為題材的時代潮流,到了19世紀時期為俄羅斯美術的繁華時代,此期間的繪畫可利用日常生活的題材自由創作,跟前幾世紀相較起來,自然顯得更民主、更彈性自由。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主編)(民81)。大美百科全書(第3刷,第24冊)。台北市:光復書局,頁17。
(2)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主編)(民81)。大美百科全書(第3刷,第23冊)。台北市:光復書局,頁511。
(3) 王  鵬,(東正教教堂與古俄羅斯主要繪畫流派〉,《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山東濟南: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第5期,2007年,頁29-30頁。
(4) 列  賓,《俄羅斯寫實主義》,台北市:閣林國際圖書,2001年。
(5) 李邁先,《俄國史》(上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
(6) 奚靜之,《俄羅斯蘇聯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
(7) 奚靜之,《世界美術全集:俄羅斯和東歐美術》,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8) 奚靜之,〈壁畫、鑲嵌畫和木板聖像畫〉,《俄羅斯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頁35、37。
(9) 奚靜之,《俄羅斯美術十六講》,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2005年7月。
(10)奚靜之,《俄羅斯美術史話》,北京市: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3月。
(11)胡建成,《俄羅斯藝術》,河北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12)全山石,《100幅俄羅斯名畫》,山東省: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年6月。
(13)曾思藝,(俄羅斯文化中的東正教〉,《世界文化》,山東濟南: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第7期,2005年,頁7-9。
(14)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編輯,《白俄羅斯版畫展》,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15)龐  勇,〈淺析俄羅斯的傳統聖像畫〉,《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第7卷第2期,2004年。
(16)Robert Wallace著,《俄羅斯的興起》,台北市:陳氏圖書總經銷,1991年。
(17) David Mackenzie, Michael W. Curran,《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1995年。
(18) E. H. Gombrich著•雨云譯 ,〈道路岔口:羅馬與拜占庭,五至十三世紀〉,《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頁138。
(二)報章雜誌
韓良露,〈東正教的神聖與救贖——生命之歌〉,《2007台北國際書展「俄羅斯‧
新印象」4之2》,中國時報,E7/人間副刊,2007年2月1日。
(三)參考網址
(1) 林亞娟,〈文化與社會俄羅斯風情〉,《961優質通識課程計劃》
http://elearn.ccut.edu.tw,1997年8月。
(2) 薛福歧,〈俄羅斯繪畫〉,《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http://euroasia.cass.cn
(3)〈歷史中的安得烈.魯布列夫〉, 《藝術家》
http://life.fhl.net
 
(四)於本文中提及的圖版
圖1中世紀康士坦丁堡的平面圖
圖2 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耶穌聖像畫》
圖3 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三位一體,1423年》
圖4《基督頭像》11世紀
圖5《基督頭像》(細部)
圖6 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逃往埃及途中》
圖7 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 《登山變相》
圖8《符拉季米爾的聖母,1130年》
圖9安德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最後審判﹙壁畫中《升天》場面﹚,14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