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手的悲哀

評論   8/14/2012   3660

孫家震

這次奧運自今台灣卻無任何金牌的表現,甚至銀牌的數量也低的離譜,當然選手的表現佔主要部份,可是台灣的選手栽培方式十分落後且無目標。四年一度的運動賽事可說是所有運動選手的夢想,不論各區域的職業大賽還是各國間的區域競賽都以奧運為最終目標,每一個大國能主持到奧運的主辦權不但能帶給一個國家龐大的經紀商機,順勢帶動整體國家的經濟發展,且各國選手集中在一起也有彼此心得交流的好時機。

台灣培養國際選手的模式說穿的十分失敗,甚至每一個默默無名的選手努力的同時不但無法獲得國家資源的支持還必須自掏腰包的方式,一方面又要顧著生活一方面也要發展體育,這樣捉襟見軸的模式怎能培養一個健全的運動選手。台灣至今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如果一個選手打出知名度且有國際見證,經過國際大賽獲得名次後,都會去約談請該名選手捐出獎金以贊助之名培養其他選手卻以貪污之實納入許多委員的口袋中,如此歪風之下,台灣如何能培養正確的運動風。就以往年的台灣職業棒球而言,打假球收賄絡,甚至還有暴力組織將整個球團買下一起打假球的情況,可以說已經毀了台灣的棒球,經過一次貪汙幾乎將台灣的大部分棒球明星全部砍除,試問台灣棒球剩下何種吸引力去支持剩下的球團如何經營?

一個運動選手的培養不但是從小就要培育,且一個選手的高峰期十分短暫,接著就是退下後的出入也是個大問題,在台灣這樣文科掛帥的環境中,專注在體育的學生可以說是課業極差且處於後半班的團體中,畢竟能讀書又能運動的孩童到了成熟年齡都被迫必須放棄運動成就課業,根本沒有一種是兩樣皆能兼顧的模式。今年二月份美國職籃發生的林來風故事,震驚全世界,甚至吸引了許多不看籃球比賽的民眾自願的去了解籃球的技巧和規則,而這樣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一個亞裔的選手不但頂著哈佛大學的名校光環,也成為唯一主打控球後衛的亞裔選手,一個能讀書又能運動的孩子,試問台灣的教育是失敗還是成功。

運動的生涯很短暫,因此年輕時期的龐大收入決定一個選手往後的生活,或許在許多人眼中十分令人羨慕,可是台灣的處境就是借利壓榨,這樣的運動環境能培養出來的運動家說穿了可以笑傲全世界了,因為環境太嚴苛了,甚至比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還顯得珍貴,無奈又悲哀。